负氧离子助“大地的指纹”点“绿”成金
负氧离子助“大地的指纹”点“绿”成金
闽南进入秋茶采摘季。漳州平和县高峰谷生态茶园里,1000多亩梯田茶园绿意绵延,犹如一枚枚“大地的指纹”。身着各色衣服的采茶女工穿梭其间,劳作成为风景的一部分。
“采茶工一天最少100元,制茶师一天180元。”年过六旬的制茶师黄森林正准备晾晒茶青。他说,高峰谷一年四季都可以采茶制茶,春茶采摘季最多时一天有100多人劳作,现在秋茶采摘季最多时一天也有五六十人在忙活。
平和县高峰谷距离漳州市区75公里,海拔约900米,山形优美、云雾缭绕。生态茶园前身是有60多年历史的高峰茶场,发展几经起落,一度荒废。近年来,漳州深入实施“生态+”战略,提倡因地制宜,点“绿”成金。平和县政府与企业联手,打造高峰谷生态茶园,不仅让周围农民受益,也让周边生态获得新发展。
从1987年就开始制茶的黄森林注意到了变化:以前农民喷除草剂,现在人工割草;以前农民给茶树打农药,现在更多的是买花生渣等做有机肥,以及用粘虫板和太阳能诱蚊灯灭虫。
“高峰谷的主题就是‘生态+’。”高峰谷项目负责人陈志言,从事花卉园林业18年。他介绍说,高峰谷毗邻3万亩生态林,负氧离子含量平均每立方米2万个,是天然氧吧;我们努力打造生态、有机茶园,做到梯壁留草、“黄土不露天”;为了不破坏一棵山乌桕,办公室设计时整体向外移……
对“80后”平和县小伙子林欣平来说,能在高峰谷生态茶园从事自己喜欢的茶产业,是一件快乐的事情。“茶园绿油油的,环境很优美,在这里发展生态休闲、观光旅游和茶文化体验等产业,前景不错。”
林欣平讲述高峰谷“动物奇遇记”:晚上清风徐徐、虫鸣声声,白天能看到野鸡、老鹰以及很多叫不出名字的鸟儿,有时候可以看到野兔窜到公路上,有一次采茶时大家还碰到过一只小野猪。“生态环境好了,人和自然相处得更融洽。”
“生态+产业”让原有茶场焕发生机,“生态+文化”让更多人进一步了解家乡文化。
高峰谷里有一条木栈道,名为“天泉道”。高峰谷的茶叶也以“天泉道”为品牌。这是为了纪念平和置县之父、明代哲学家王阳明先生。
“很多人问起天泉道由来,我会告诉他们王阳明天泉论道的故事。”林欣平说,生态好了,经济发展了,越来越多人愿意潜下心来挖掘家乡的文化掌故,生态与文化相得益彰。